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兴起,快递员作为新产业、新业态下的新型职业之一,就业规模日益庞大。
快递员是连接消费者和商家的纽带,他们的表现关乎用户体验。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商业模式创新,都要通过快递员完成“最后一公里”,否则再火爆的购买行为都无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交易。
但传统保险产品大多因该群体日常工作强度较大、工作环境人身安全风险较高,将其排除在可投保人群之外。快递员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与保险保障不完善之间的矛盾正在逐渐凸显。
最美“逆行者”
“快递小哥”,被称为疫情中最美的“逆行者”。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昔日喧嚣的城市安静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同舟共济和共克时艰。
非常时期,为减少聚集和线下采购可能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市民纷纷响应政府倡议,选择线上购物。
商品下单,谁来配送?
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有这样一群人,始终奋战在城市保供的第一线,为城市战“疫”贡献力量。
他们,就是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
他们与白衣天使们一起选择了逆向而行,他们顶风冒雨,用脚步、三轮车和厢式货车支撑起城乡物流网络,默默守护着特殊时期城市的正常生活。
为了把居民需要的物资准时、快速地送达,长期奔波在户外的他们,一直在加足马力争分夺秒。吃饭没准点,渴了喝凉水,饿了啃干面包,成为疫情期间不少快递小哥的真实写照。
政策频出,为快递小哥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
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点赞快递小哥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并在春节前走进快递服务点,亲切看望一线员工。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快递小哥成了政协委员关注的热词,政协委员关注快递小哥,为快递小哥代言:“保障快递小哥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小哥素质”……
近几年来,中国快递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已经成为当下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快递企业2万多家,快递年业务量从2012年的57亿件增长到2018年的507.1亿件,业务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从业人数达300万人。
这个群体几乎365天不停歇,支撑着中国电商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流通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如果说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中国的消费格局,那么快递员正是让这种改变发生的中坚力量。
他们中的大部分远离家乡来到城市,为生活奔波劳碌,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但是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普遍很弱,“不敢病、不敢伤、不敢医”成为很多人的生存现状。如何为他们织起防护网,让他们放心踏实地在城市中打拼,成为社会痛点。
值得欣慰的是,快递员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政府部门重视,并且相关权益保障政策已经出台。
2021年,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等七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推动企业为快递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去年10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的指导意见》,鼓励保险机构充分考虑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作特点,加快开发适合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和各类意外伤害保险产品,提供多元化定制服务。
险企纷纷出面,暖心“守护”快递小哥
如何提升快递员保障水平?谁来“量身定制”适合快递员行业的专业险种?
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之下,不少保险公司主动进行产品调整和创新。其中众安保险针对餐饮服务、市场传媒、教育培训等多种行业的灵活就业人群推出灵活性的短期保险产品,以满足他们的保险保障需求。
与此同时,微信支付联合腾讯微保推出的“微工卡+灵工日结保险”数字化解决方案只需在微工卡打卡到岗,即可实现单日投保,保险期间24小时。
除了众安保险和腾讯微保聚焦灵活就业人群创新推出相关保险产品外,中邮保险则专门针对快递员推出专属意外险产品。
众所周知,快递行业保险是价值很低、难题很大的领域,快递员职业意外可能性处于新型的“高危行业”,造成保险产品设计难度较大。因此绝大多数传统意外险产品将快递员及寄递业务相关人群排除在外。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邮保险通过对快递员群体工作环境、交通工具、年龄分布等多个方面的调研分析,为快递员群体定制专属保障范围。
此外,该产品不仅聚焦符合快递群体特点的意外、 医疗、津贴保险责任,贴心拓展新冠身故、伤残责任,还针对快递行业工作节奏,暖心设计业务忙时意外伤害额外给付责任,还针对元旦、春节、6月18日、9月19日、11月11日、12月12日6个快递业务激增的高峰期提供额外保障。
业内专家表示,以上举动将一定程度上改善快递员就业保障,提升快递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保物流、保供应、保畅通实现积极影响。为疫情环境下守护民生福祉与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额外保障。